2)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_糜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今先王克定六州,中原安定,人心思变,早有立新朝之望。

  先王应期,十分天下而有其九,殷勤事汉,群生注望,遐迩怨叹,有周文王之德。

  今大王承基应命,有周武之风,臣愚以为虞、夏不以谦辞,殷、周不吝诛放,畏天知命,无所迟疑也。」

  方才司马懿先从稳定天下人心的方面,劝说曹丕称帝的必要性。

  接着他再诉说曹丕称帝的可行性。

  司马懿并不是在大言不惭,目前在曹丕的势力范围内,的确有许多人希望改朝换代。

  单单从士人方面来说,不说司马懿自身便是出身世家,便是陈群、桓阶、华歆、王朗等天下闻名的大名士,之前或多或少都有对曹操有过劝进之举。

  只是出于某些原因,没有公开化而已。

  那些天下闻名的大名士之所以会有劝进之举,乃是因为在曹操生前,已经斩断了他们的退路。

  汉高祖于宗庙白马盟誓,「非刘姓者不得称王」,这条铁律被汉室天子守护了数百年。

  就连当初的王莽权倾朝野,在称帝前亦不敢逾越这一步称王,只敢称为「安汉公。」

  但曹操却敢于打破这条铁律,以异姓称王。

  他的这个举动早已经让天下忠于汉室的人痛恨无比,可以说当曹操称王那一刻起,他曹氏一族就永远不可能再做汉室的臣子。

  而曹操建立魏公国之后,在数年之间,将本来官籍挂在汉室的臣子,几乎全部都赐予了魏国的官号,曹操此举最大的意义便在于逼麾下的大臣站队。

  一旦臣子挂上魏臣之名,他们对汉室不忠之名就已经无法洗去。

  若是一旦让汉朝复兴,汉天子重掌权柄,对曹氏一族是灾难,对那些已经挂上魏臣的大臣来说,亦是所不愿意见到的。

  不是没有人察觉到曹操称公称王的真正政治意图,不是没有人想维护家族清誉做汉臣,那人叫荀或。

  但荀或后来的结果显而易见,中原士林之领袖,汉室掌握权柄之实相,最后被逼自杀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于那些属于魏臣的士人、大将来说,他们只能希望魏国能够代替大汉统治天下。

  唯有这样,他们将来才不会被清算,唯有这样他们才不是汉室逆臣,而是辅左圣君建立新朝的开国之臣。

  这便是曹操威逼汉天子让他魏国亦有三公九卿,亦有大将军等官职的原因,这便是曹操所用强权威逼出的「人心所向。」

  在司马懿这么说之后,曹丕的脸上已经浮现考虑之色。

  身为魏国太子多年,对于如今魏国上下的人心如何,曹丕了解的不比司马懿少。

  看着曹丕脸上的考虑之色,司马懿最后对着曹丕言道:「长文在近几日,有一新选拔官员之法想献于大王,有此法在,大王称帝之举将再无阻碍。」

  …

 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,曹丕瞬间对司马懿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