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五十三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_糜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当时间进入章武五年十二月后,天下的大势又在悄然变化着。

 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的变化是由孙权引起的。

  不知道从何时起,江东各地陆续有祥瑞出现。

  先是有人汇报,在夏口发现了黄龙。

  而当这个祥瑞出现后,更多的祥瑞如雨后春笋一般,突然之间冒了出来。

  会稽郡:有人发现了嘉禾。

  建业:有人奏报从孙权的府邸下,挖出了宝鼎。

  吴郡:有人发现了一块刻有年月日的银板,并称为之是上天的诏书。

  丹阳郡:原本淤塞的广平湖突然畅通,据民间方士传说,此湖畅通就代表着将有新天子出。

  各种各样的祥瑞,频繁的出现江东各地。

  而当不再有新祥瑞出现后,借着之前众多祥瑞出现而营造的舆论氛围,开始有江东臣子上书建议孙权称帝。

  一开始时,有此上书的江东臣子人数并不多,地位也不高。

  面对着这类臣子的劝进,孙权也明确表示了“拒绝”及“愤怒”!

 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江东臣子加入劝进的行动中来。

  及至最后,就连张昭这等在天下间有名的重臣,都公开上书希望孙权称帝。

  当张昭上书之时,群臣劝进的行动正好已经进行了三次。

  三辞三让的必备前奏,基本宣告完成。

  因此对于由张昭领导的第四次劝进,孙权并未再表达出拒绝的态度。

  孙权选择下达一道公开文书来表达他的想法:

  “天降丧乱,皇纲失叙,天下三分,民不聊生。

  始于董卓,盛于群逆,穷凶极恶,以覆四海。

  至令九州幅裂,普天无统,民神痛怨,靡所戾止。”

  “今日一统,匡定天下,非吴与魏,将复谁任?”

  “宜先定名,使士民之心,各知所归,斯其义也。”

  这封文书中的内容,充满了大义凛然的口吻。

  但实际上是孙权,为他的称帝之举进行的法统铺垫。

  孙权知道就算有着曹魏的支持,他称帝的法理依据也不能说完美无缺。

 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堵住天下间的悠悠之口,孙权为自己称帝的举动冠上了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  第一个理由就是:孙权认为大汉的法统,已然发生了转移。

  说白点就是汉失其鹿,当有能者共逐之。

  第二个理由则是:孙权认为他称帝,是为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,是不得已却又必须进行的举动。

  要是普通百姓看来,孙权向世人宣告的这两个理由,也能勉强说的过去。

  但在熟知礼法的人眼中,这篇孙权亲自写就的誓文完全就是偷换概念,狗屁不通。

  因为不管如何,大汉的法统世人都是承认的。

  当年曹丕称帝时为何要搞禅让的把戏,为的不就是将大汉的法统平稳过渡到大魏上吗?

  可在孙权的这篇誓文中,孙权一个字都未提及,刘备建立的大汉法统该如何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