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百零一章 再也没有了吧_神级复兴系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二百零一章再也没有了吧

  “三一八”爆发之时,刘和珍正身患感冒,带病参加抗议,她作为南师范女校的领头人,自然肩负起带头游抗的作用,但是没想到突如其来驻守的军队的枪口对准了这些大学生们。

  顷刻间,刘和珍身中数弹,卧于血泊之中。同去的张静淑、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,她说:“你们快走吧,我不行了,不要管我了。”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。

  一排枪弹射过来,张静淑、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。有士兵冲过来,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。

  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。

  听闻学生牺牲的消息之后,给鲁迅的震动是巨大的。

  相关资料记载,惨案发生三天后,有人去看望鲁迅,鲁迅的母亲对客人说:“大先生这几天气得饭也不吃,话也不说!”

  几天以后,鲁迅才悲痛地说了一句:“刘和珍是我的学生!”就这样,鲁迅先生气病了。

  另一位鲁迅友人回忆道:“我从未见过先生那样悲痛、那样愤激。他再三提到刘和珍死难时的惨状。”

  鲁迅先生将这一天称之为‘民国最黑暗的一天’。

  在《纪念刘和珍君》以文中他写下。

  ‘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?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,以时间的流驶,来洗涤旧迹,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。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,又给人暂得偷生,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。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!

  ……

 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,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;真的猛士,将更奋然而前行。

  呜呼,我说不出话,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!’

  这段悲惨的历史对于王耀来说,很适用于现在的情况。

  因为这段历史中,最重要的人物,段祺瑞,就是留学德国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熏陶的题材,他吸取了西方文化中‘苟活’的观念。

  东西方文化中,最大的差异除了思维方式之外,还有一种就是殉道和殉国的节气,西方的战争,战士多是战局明朗选择投降活命。

  而华夏不同,华夏的战士会对强权说不,会为了自由和独立先出生命,一个倒下,千千万万家崛起,这种精神,时候西方人很难理解的。

  但是段祺瑞受到了西方这种‘苟活’理念,在以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,选择了向强权低头,这跟李鸿章当年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是不一样的,当时的清朝政府没有对抗列强的能力。

  而段祺瑞,却拥有反抗的能力。

  段祺瑞在近代龙事史上,是一位有重要地位的人物,他在军事上和客观看待战争的角度上提供了新的思想。

  但是他在节气这一点上,真的愧对华夏。

  虽然当时下令扫射学生们的未必是段祺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