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756.秦时风韵(83)二更_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无道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。

  这话的意思是说,礼乐征伐是天子才有的资格,天子征伐诸侯,此为正义的。而诸侯之间相互征伐,此为无道。

  因为战国时期早没有了那种君子之战,所以才说,春秋无义战,战国无君子。

  春秋时期所有的争霸之战,皆为不义!

  战国礼乐崩坏,毫无君子之行。

  桐桐就说:“所以,不君子又如何呢?”

  “但你忘了,任何习惯都是有惯性的!而今在一个变革期,非君子之战就是被讨伐的!而你,你的手段一定比非君子更‘小人’。”桐桐:“…………”这话说的!兵家之事,对吧!不能按照儒家的标准来判断。

  但话说到这里了,她脑子里灵光一闪,蹭的一下给站起来了:“这倒是提醒我了!孟子说,征者,上伐下也,敌国不相征也。可对?”

  对!那又如何?

  “你担心我不君子,惹非议,使得韩国打下来都不好治理,是这个意思?”

  对!

  桐桐就笑了,压低声音:“既然孔子定了调子,我按照孟子所说去做,总归不会错了吧。”

  四爷:“……”愿闻其详。

  桐桐便一脸得意:“孟子不是说了吗?征者,上伐下,敌国不相征。这不就是说,要打仗,那一定是上位者征伐下位者,两国便是为敌国,也不赞成相互征伐。那如果我先逼的韩国跟秦国称臣,那秦国便是上位者。彼时,韩国若有不服者,以上伐下,我占理呀。”

  四爷:“…………”孟子的话你是这么想,这么用的!那孟子怕是不能含笑九泉的。

  桐桐却笑:“此策,可瓦解韩国,使其丧失求存之心。若战,耗费最小。一战,便可灭国!”

  四爷看她:历史上,韩国被打的遭不住了,于大致十二年后向秦称臣,纳地效玺,请为藩臣。又一年后,韩国连南阳也献给秦国了。饶是如此,亦是没能躲过被灭的命运,又一年,秦出兵,韩灭。

  今儿一说话,话说到这份上,她竟然从孔孟的话里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。而这竟然与历史这般巧妙的巧合了。

  当然了,她这会子还没反应过来。

  于是,他又看碗里的酢浆:“……回吧!”

  “吃浆水面吗?”

  四爷:“…………”能说啥呢?“吃吧!”吃!吃!你的胃口这么好,吃吧。

  出来了,都上了马车了,桐桐‘诶’了一声:“是不是这轨迹……”

  四爷看她:也不知道你这脑子转的到底是快呢?还是慢呢?

  但既然都想到这里了,那就这样吧。

  他就说:“历史上,是蒙骜先攻下韩国十二城。而后,除了韩国之外的五国联合,未能胜秦国。此时,韩国吓着了,知道接下来必灭它,这才称臣。又苟延残喘了两年!”

  而今,韩国可没吓着,你想叫它提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