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49章 玉不琢,不成器_我给爷爷哭坟,朱元璋你激动啥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运不过来,重炮这些火器只能稍稍推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南疆的明军,是有相当数量的回回炮的,在没开打之前,绝大多数将领都觉得这玩意用来攻坚已经足够了,毕竟襄阳和樊城这种天下坚城,当年蒙古人不是也用这玩意打下来了,所以对于重炮的需求,就没有那么的急迫。

  而且,在南疆作战,粮食才是最急迫的需求,毕竟如果从陆路运粮食,那么在南疆这种支离破碎遍布丘陵深涧的地形里,成本可是太高了。

  但如果把江浙产量区的粮食从海路运输到广东的港口,再陆运到广西前线,成本只相当于纯陆运的十分之一不夸张,纯陆运的话,粮食全都被民夫给吃了,十斤粮食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运到广西前线,剩下一斤都算多的。

  不过现在在粮食已经基本满足的情况下,前线又遇到攻坚困难,重炮的重要程度,自然就急剧上升了。

  当然了,重炮也只是减少堆人命伤亡的一个可能选项,至于实际上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,能不能发挥比回回炮还强的效果,这个没经过实战检验,也确实没人知道。

  李文忠紧随其后,补充道:“魏国公所言极是,不过臣建议,在加强北线攻势的同时,不妨另遣一支奇兵,自海上由清化港登陆,出其不意,直捣其心脏,威胁升龙府。如此,南北夹击,安南必败。”

  其实此前大明高层设想的,就是南北两线同时进攻,但问题是陈渴真等不了,倒也不是他本人按捺不住性子,而是军队数量膨胀的太快,除了各地的安南守军以外,保王派的地主武装以及吃不饱饭的农民,全都来投奔他,陈渴真为了壮大实力对抗内外部的各种威胁,选择了来者不拒。

  而短时间内,陈渴真的势力确实跟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了,但问题是光有数量没有质量,严重缺乏整训,而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,可问题是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,陈渴真又缺乏粮食,他控制的地盘除了清化府其他都不是产粮区,因此只能求助于大明,用真金白银来换海运来的粮食,而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,因为“清君侧”的大旗实在是太有号召力了,陈渴真的军队还在膨胀,北面的几個府也有很多人跑来投奔他。

  到了胶水河一战前夕,陈渴真的粮食已经只够吃半个月的了,所以陈渴真被迫加快了进攻节奏,在胶水河与安南禁军进行决战,可惜就是这些粮食,最后也都被潘麻休给烧了黑色幽默的是,现在的陈渴真终于不需要为粮食而发愁了,因为他没人了。

  而占城军此时也已经南撤,光凭陈渴真的力量,显然是不足以对升龙府造成什么威胁的,但李文忠之所以如此提议,却是客观局势发生了两点变化,其一是安南禁军已经北返,在南线部署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