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007 论武_觉醒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强弱争斗,一方动戈,继而出现武。武,止戈为武,消停战事而来。到了后来封建社会,通过武化流传,以“制止侵袭”为技术导向、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、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。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。到了现代,武除了防备凶兽异族还有这各种竞技赛事,社会上尚武风气浓厚,其实还是由于人类外部威胁导致。

  与国家而言,楚庄王曰:夫文止戈为武。又曰:夫武,禁暴戢兵保大定功,安民和财者也。——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。武,即为消停战事,维护和平。自古以来,华夏文明都是崇尚和平的民族,农耕社会的影响下我们文明侵略性不强。武的诞生于国家于族群前提都是在自保。

  一.武解决什么问题?止戈。

  以武止戈。不是以戈止武,也不是以武止武;武不能止武,戈也不能止武。

  止戈为武。武,制止暴力。

  二.武何时出现?

  先有舞,后有武。武,举戈而舞,旌旗、震慑。

  三.武的核心意义:自立、自保、自安。

  止为半步,一腿之距。

  武通戊(天干的第五位。方位属中央),居中。武居中,保半步之安。

  武与戊同音通义:戊,会意。从丿从戈。“丿”意为“不”。“戈”与“丿”联合起来表示“不动之戈”。戊位中央,与“武保半步之安”一致。

  步,计量单位:周代以八尺为一步,秦代以六尺为一步。半步,即一腿之距。

  尺,尺骨,人体前臂骨。

  四、武的比对认识

  文,精神文明(的来源与过程);

  武,物质文明(的来源与过程)。

  文化,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;

  武化,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。

  武术文化,消停战事技术应用上的渗透、导向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诸此种种,商周时期,利用“武舞”来训练士兵,鼓舞士气。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。周代设“序”,“序”等学校中也把射御,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。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“角试”来选拔天下英雄。在这时期,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秦汉时期,盛行角力、击剑,有宴乐兴舞的习俗。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。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。汉代枪的应用达到巅峰,各种枪法开始出现。据传华佗首创“五禽戏”,是中国武术的滥觞。

  明崇祯帝以后,元力出现那时候的‘武’也是现在武技的基础,追求攻击性而不再是养生求存。现在的武技大多是崇祯帝以后到黑暗时代结束打下的基础雏形。黑暗年代结束,华夏立国之后社会、国家、族群面临的危机就相对平和,武的演变也就放缓了。

  最初立国是没有各种竞技比赛的,除了军队授武以外,武馆也没有这么兴起,可是随着异族再次增兵进攻我们发现兵员不够,素质也降低了。国家这才重开武科,鼓励各种竞技比赛,才有了现在的武道盛世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