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4章 赵国奇遇记5_鹿楼烟雨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主,一直带上你了,那真是善解人意。

  啊啊,饿有点啊,年姑娘的酸菜鱼,好了没有啊!“

  酸菜鱼也称为酸汤鱼,起源于周朝淇河周边,成名于重庆,是一道源自河南,出名在重庆市的经典菜品,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。

  现在的酸菜鱼,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,是重庆江湖菜的开路先锋之一。

  酸菜鱼以草鱼,鲫鱼,黑鱼等鱼为主料,配以泡菜等食材煮制而成,口味酸辣可口;鱼含丰富优质蛋白,能提供人丰富的蛋白质、矿物质等营养;酸菜中的乳酸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,还可以增加人的食欲。

  关于酸菜鱼的历史来源众说纷纭,也无法考证,后经传承,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,但口味基本一致。

  一个重要传说是,酸菜鱼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,淇河岸边江津的江村渔船。

  据传说,淇河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,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吃,渔夫将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,这汤的味道鲜美,于是一些小店便将其移植,供应南往北来的食客。

  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,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,后经重庆的厨师们加以改良,配以重庆辣椒调制,又把它推向祖国南北,如今,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。

  余让话刚说完,年姑娘和冰冰出来了,端了一盆酸菜鱼出来了,这个盘盆有脸盆那么大,酸爽的香气扑面而来,味美实惠的酸菜鱼呼之欲出,令人垂涎欲滴。

  的确,年姑娘的自信不是白来的,白白的鱼汤,鲜亮的鱼肉,新鲜的酸菜,加上自制的卤水点豆腐,还有纯红薯粉条,再配以无公害的小白菜,四个人的食欲大增,马上拿起筷子,大快朵颐起来。

  年姑娘又回厨房,拿出新蒸的白面馒头,是大发面馒头,白白嫩嫩的,即热香又软软,和酸菜鱼配合在一起,真是绝配。

  狼吞虎咽,四个人的饥渴和疲劳一扫而光,对年姑娘的些许成见一闪而过,就剩啧啧称赞了。

  余让边吃边说道:“年姑娘这手艺杠杠的啊,如果不开个饭店做老板娘是绝对可惜的了,我强烈提议,年姑娘去中牟大街上租个铺面,开一个年年有余酸菜鱼馆如何,年姑娘厨艺高超,人也漂亮,生意一定兴隆,不会次于鹿楼合罗面总店的。“

  年姑娘高兴地嘿嘿笑了:“厉害啊,不谋而合,余公子,莫不是想入股了吗,年年有余,这四个字好,我的饭店还没有定名字呢?

  今天偶遇余公子赐名,多谢多谢,我姑姑已经在中央大街,找了一大套闲空楼房,以前也是酒楼,就在鹿楼合罗面总店对面,我正愁名字呢,年年有余,好名字,余公子现在是贵宾了,每次去都是八折,下周开业,我给你们下请帖啊。“

  “啊啊啊,年姑娘真的要开酒店了吗?什么意思,具体说说。“

  余让没有放下筷子。

  年姑娘说道:“余公子未卜先知,我父亲一直在信阳开饭店,我就是在饭店里面长大的,喜欢饭店的氛围和环境,喜欢和人打交道,这次来投奔姑姑,是想要在中牟做饭店生意的。

  我正在筹备开饭店事宜,不久后将要开业,大概是一周以后,饭店就是主打酸菜鱼系列,到时一定要赏光。“

  余让竖起了大拇指,心说怪不得看年姑娘八面玲珑,四方灵通,原来是见过世面的人,通常开饭店的人,三教九流的人都接触,会说话,懂眼色,一定是精明的人,比如合罗面总店的老板娘李莎莎。

  吃完饭,收拾妥当,坐在一起聊天喝茶,一顿饭拉近大家的距离,余让看年姑娘,又特别顺眼了,智瑜也改变看法,关心起年姑娘的生意和个人问题。

  会做饭,对于男人和女人都一样,都是加分项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y12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